《污水处理工艺全解析:从预处理到深度净化的关键步骤》

发布日期:2024-04-03 15:58:23 浏览次数:145

  1. 预处理

    • 格栅:通过设置不同孔径的格栅,去除污水中较大体积的漂浮物和悬浮物,如树枝、塑料袋、纸片等。

    • 筛网:进一步拦截较小粒径的悬浮固体,防止后续处理单元堵塞或损坏。

    • 沉砂池: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砂石、砾石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降分离。

    • 调节池:均衡污水流量和水质,保证后续处理过程稳定进行。

  2. 初级处理(或一级处理):

    • 沉淀:在沉淀池中,通过絮凝剂的添加加速颗粒物的聚结,形成易于沉降的絮体,去除大部分悬浮固体和部分可溶性有机物。

    • 气浮:对于含有大量油脂或乳化油的污水,可能采用气浮法,通过微气泡黏附悬浮物上浮分离。

  3. 生化处理(二级处理):

    • 厌氧处理:在缺氧条件下,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,主要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或需进行生物能源回收的情况。

    • 好氧处理:在有氧环境中,通过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的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,如活性污泥法、生物接触氧化法、氧化沟等。

1712132168.png

  1. 深度处理(三级处理):

    • 混凝沉淀/过滤: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,或通过化学混凝沉淀法去除特定污染物。

    • 活性炭吸附: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去除色度、异味及某些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。

    • 离子交换树脂:针对特定重金属离子或其他溶解性污染物进行高效吸附。

    • 反渗透/超滤:通过膜分离技术去除细微颗粒、溶解盐分及部分有机物,实现水质深度净化。

  2. 消毒

    • 氯化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:消灭污水中病原微生物,确保出水卫生安全。

  3. 污泥处理

    • 浓缩:减少污泥体积,提高含固率。

    • 脱水: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,便于后续处置或利用。

    • 稳定化/消化:通过厌氧或好氧发酵,降低有机物含量,减少潜在环境污染风险。



  1. 预处理

    • 格栅:通过设置不同孔径的格栅,去除污水中较大体积的漂浮物和悬浮物,如树枝、塑料袋、纸片等。

    • 筛网:进一步拦截较小粒径的悬浮固体,防止后续处理单元堵塞或损坏。

    • 沉砂池: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砂石、砾石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降分离。

    • 调节池:均衡污水流量和水质,保证后续处理过程稳定进行。

  2. 初级处理(或一级处理):

    • 沉淀:在沉淀池中,通过絮凝剂的添加加速颗粒物的聚结,形成易于沉降的絮体,去除大部分悬浮固体和部分可溶性有机物。

    • 气浮:对于含有大量油脂或乳化油的污水,可能采用气浮法,通过微气泡黏附悬浮物上浮分离。

  3. 生化处理(二级处理):

    • 厌氧处理:在缺氧条件下,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,主要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或需进行生物能源回收的情况。

    • 好氧处理:在有氧环境中,通过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的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,如活性污泥法、生物接触氧化法、氧化沟等。

1712132168.png

  1. 深度处理(三级处理):

    • 混凝沉淀/过滤: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,或通过化学混凝沉淀法去除特定污染物。

    • 活性炭吸附: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去除色度、异味及某些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。

    • 离子交换树脂:针对特定重金属离子或其他溶解性污染物进行高效吸附。

    • 反渗透/超滤:通过膜分离技术去除细微颗粒、溶解盐分及部分有机物,实现水质深度净化。

  2. 消毒

    • 氯化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:消灭污水中病原微生物,确保出水卫生安全。

  3. 污泥处理

    • 浓缩:减少污泥体积,提高含固率。

    • 脱水: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,便于后续处置或利用。

    • 稳定化/消化:通过厌氧或好氧发酵,降低有机物含量,减少潜在环境污染风险。